河南中部偏南河南上蔡縣
「盛」源出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郕同盛。據《姓考》載,周滅商之后,分封了許多同姓國家,郕國即是其中之一。2、出自祖名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漢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孫有一支以他的名為姓,姓奭;。到西漢元帝時,由于元帝名劉奭,百姓必須避諱,奭姓人改為盛姓。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清代滿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漢姓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
盛氏始祖為周朝燕國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陜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稱為召公或召伯。召公幫助周武王滅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為姓,成為奭姓。到了西漢元帝時,因避元帝諱(元帝名劉奭)就改奭氏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為盛姓始祖。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盛姓活動在河北山東一帶,進入秦漢,盛姓已在古吳國之地江蘇形成大族。宋朝時期,盛姓不足6萬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8%,排在第160位之后。盛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浙江是盛姓的第一大省,約占盛姓總人口的29%。明朝時期,盛姓大約17萬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8%,闖入明朝百家大姓,排在第九時江蘇、浙江、陜西為盛姓比較集中的地區,三省大約占盛姓總人口的79%。其南、安徽、湖北、山東等。江蘇為盛姓第一大省,大約占盛姓總人口的43%。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的盛姓分布區。當代盛姓的人口大約有70萬多,為全國第一百七十五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El的0.05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盛姓人口增加率呈現^形的態勢。目前盛姓的第一大省為湖南,大約占全國盛姓人口的15%。湖南、浙江、安徽、江蘇是盛姓的主要分布區,這四省盛姓大約占全國盛姓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上海、山東、河南、湖北、陜西、吉林,這六省市盛姓大約又占26%。全國基本形成了西起湖南、東達長江三角洲的一大塊盛姓聚集區。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在浙滬、蘇皖大部、江西北段、湖南東北、甘蒙西部、青海北部、黑吉東部,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為0.15%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5%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1%,居住了大約44%的盛姓人群。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北部和中東部、皖蘇北部、湖北大部、陜西東南、黑吉中部、遼寧東部,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在0.1%一0.15%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8.8%,居住了大約22%的盛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