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娘陪嫁嫁妝!上到飛禽走獸下至喪服應有盡有 ,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結婚從古自今都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神圣的時刻,然而,二人甜蜜的結合并非只是另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家人的事情,從古自今皆是如此。
男方結婚需要各種準備,而女方家長則需要為女兒置辦嫁妝。在現代,嫁妝一般是以人民幣、金銀首飾、車等為主,但是在古代這些可真都不算啥!
據史料記載,新娘要置辦嫁妝的風俗始于春秋時期,當時,魯國大夫轅頗擔任相當于今國家土地資源部部長的司徒一職,對封邑內的土地征收賦稅,用來作為魯哀公女兒的嫁資。那時不只諸侯嫁女有嫁妝,民間也已普及。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國風》中,便提到了衛國女子出嫁時的情形:“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而古代的嫁妝可謂是無奇不有,奇怪到來自未來的你根本想不到!
一、雞鴨狗豬和大雁
在戰國時期,嫁女要陪送嫁妝已成普遍的社會風氣。從考古發現來看,那時的嫁妝還很豐富。如1986年在湖北荊門包山發現的一座戰國楚墓中,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一只“彩繪出行圖夾纻胎漆奩”經考證是迄今發現的最早一只女性梳妝用品。
奩蓋壁上繪有一幅出行圖:整幅畫面由26個人物、2輛驂乘、2輛駢車、9只大雁、2只狗、1只豬構成,另有襯托場景的5棵大樹,所反映的內容即是當時女子出嫁場景。豬、狗是那個時代很重要的家庭財富,用之陪嫁女兒也屬重要財物了。大雁則是當時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必帶禮物,即所謂“執雁為禮”,也叫“奠雁”。
二、毛巾臉盆和鞋子
在古代,能當嫁妝的東西不少,除了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外,房子、土地、生產工具都可以當嫁妝。清人徐珂《清牧類鈔·婚姻類》記錄了一條當時黑龍江陪嫁風俗,當地有錢人家置辦的嫁妝,一般有“鞋四十只、衣三十襲,包金首飾兩事”,另外“洗衣盆、手巾、胰子”什么的,也都列入清單。
三、丫鬟妹妹七八個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嫁女都會讓女兒的侍婢,即后來所說的“丫環”一起陪嫁,有的還會讓妹妹跟著過門。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環的現象仍很常見,如《紅樓夢》中的 “鳳姐”王熙鳳,她出嫁時丫環平兒便陪嫁進了賈府,后被丈夫賈璉納為妾。
四、喪服、缞衣棺材板
其實,把女子當嫁妝并沒有什么稀奇,一夫多妾是古代家庭的正常結構,真正另類是把兇服、棺材這些與喜慶氣氛格格不入的不祥之物當嫁妝。
據《余姚六倉志·風俗》記載,在過去浙江寧波慈溪一帶,嫁妝中“必預備兇服”。所謂“兇服”,即辦喪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兒在將來公婆去世時要穿的喪服。而公婆對此“嫁妝”不僅不覺得晦氣,還很高興,覺得親家想得周到。
與喪服一樣另類的嫁妝,算是棺材板了。在過去廣東大埔一帶就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據記載,當地嫁女“鋪排妝奩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婦百年后所需壽板均備。”如果不方便陪送棺材板,有的地方還會變通一下,如在過去的臺北市,便有用金子打制一只與棺材板價值相當的小金棺材當嫁妝的現象。
五、夫妻性生活模型
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嫁妝叫“壓箱底”。所謂“壓箱底”,就是夫妻性生活模型,因為屬于個人隱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壓箱底”實際是古代性文化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嫁妝畫”,可以讓新婚夫婦看后知道怎么過夫妻生活。
延續至今的風俗,是好是壞?
在古代,嫁妝的多少,直接決定一名女子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所以,古代再窮的人家在嫁女兒時,都會準備一份體面的嫁妝,讓女兒在婆家能抬起頭來。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在宋代,女兒自打一生下來就要積攢嫁妝錢,就像今天給孩子準備將來上大學的資金一樣。
到了明清時期,“厚嫁”之風盛行,嫁妝的檔次也愈來愈高。在明清時期的京城,比較富裕的人家給女兒置辦的嫁妝,一般是二十四抬、三十六抬、四十八抬,而富豪家則多至百余抬。普通人家多在十六抬、二十抬,至于窮人家便沒“抬”了,雇人用肩扛過去即行。
因為“厚嫁”和重聘禮,古代好多窮人家的女兒因此無法及時出嫁,兒子娶不起老婆的現象也很常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你真的了解明武宗朱厚照嗎?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朱厚照是朱詳情
對崇禎和明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末詳情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秦始皇和李信,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周天子滅商建詳情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孫權繼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東基業的開創詳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和嘉慶,接下來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根據歷史檔案,乾詳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國王翦,接下來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王翦肖像圖 中國詳情
東晉是歷史上有名的混亂政權,東晉偏安江南,北方十六國的亂局無力顧及,還要不斷詳情
李旦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他跟他的哥哥李顯相同都當過兩次皇帝,比起他哥哥他要走詳情
李適是李豫的長子,其母親是李豫最喜歡的皇后沈珍珠,縱觀歷史書,每個人對李適的詳情
唐文宗李昂前面一個皇帝李湛是被他人害死的,其時的朝廷十分的紊亂,有好幾大的實詳情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李自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盜賊之禍,歷代詳情
我國自古以來結婚的習俗是一脈相承的,紅色基調張燈結彩都是標配,還有新娘子的紅詳情
孟嘗君是齊威王的直系后代,不僅憑借自己的雄才大略贏得了父親的爵位,還吸引了很詳情
明朝時期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是歷史上一位很神秘的皇帝。說他神秘詳情
宗室待遇變化 朱棣稱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復了周王朱橚詳情
強化集權統治 為了更有效率地處理國務,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詳情
永樂遷都又稱明成祖遷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平,是具有詳情
看歷史劇,我們比較常聽到的都是誅九族,誅九族一般也是最嚴重的處罰了,不過在明詳情
李景隆,男,漢族,字九江,南直隸盱眙(今江蘇盱眙)人。明朝初期將領,曹國公李詳情
濫竽充數的故事我們都十分熟悉了,齊宣王喜歡虛榮華而不實,正好中了南郭先生的小詳情
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夷陵之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夷陵之詳情
顏斶是齊宣王手下大臣,但是卻在群臣面前當眾冒犯齊宣王,這是怎么回事呢? 齊詳情
徐州堅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會,繼續南下。三月初一,燕軍進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詳情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師南下。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詳情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聞報南軍北上,決定在南軍落腳未穩之際,奪取滄詳情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從山東德州,郭英、吳杰等從真定誓師北伐燕軍詳情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軍在會州(今河北省平泉縣)整編,分立五軍詳情
滹沱河之戰發生于明建文三年閏三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與建文帝軍吳杰、平安部詳情
你知道長平之戰嗎?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在戰國時期,秦詳情
你知道陰晉之戰嗎?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說到這個陰晉之詳情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為這么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消滅噶爾丹。 康熙時詳情
說到大非川之戰,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詳情
清朝能夠入主中原,清太祖努爾哈赤有著最大的功勞,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在詳情
慈禧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罪魁禍首,因此后世對她大都沒有什么好評價,很多野史中詳情
對司馬昭之死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提起詳情
你知道和珅嗎?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和珅的仕途順的讓人詳情
說到清朝的駙馬,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詳情
唐憲宗在位十五年,盡管有許多可以稱頌的地方,但是,他還是沒有實現中興唐室的愿詳情
對劉伯溫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提起中國詳情
對楊玉環和安祿山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詳情
對乾隆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都知道詳情
同治皇帝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趣歷史小編告訴你。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詳情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王建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語有云:“詳情
對同治皇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那個詳情
神龍之變后,唐中宗李顯復位成功,他繼位后重用與她相濡以沫的韋后,成果野心勃勃詳情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明太祖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詳情
盛庸是明朝著名將領,曾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擊敗朱棣大軍,差點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勢。詳情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歷史上靖難之役是朱棣發動的一場奪取皇位的戰爭。原本被朱元詳情
古代皇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況時常上演,已見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詳情
要不是朱標早逝的話,靖難之役也就不會發生了,關鍵是朱棣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長輩詳情
說到靖難之役其實挺復雜的,我們今天不說他,我們來說當時的朱允炆和沐家軍,其實詳情
說到靖難之役其實這個戰役也還是挺復雜挺悲慘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說了,其實當時的詳情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為確保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想方設法加強詳情
靖難之役,朱棣擊敗朱允炆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誰才是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呢?這詳情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詳情
聊齋志異《狼三則》第一則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詳情
聊齋志異《細侯》原文 昌化滿生[1],設帳于余杭[2]。偶涉廛市[3],經詳情
聊齋志異《胡大姑》原文 益都岳于九[1],家有狐祟,布帛器具,輒被拋擲鄰堵詳情
聊齋志異《林氏》原文 濟南戚安期,素佻達[1],喜狎妓[2].妻婉戒之,不詳情
聊齋志異《杜翁》原文 杜翁,沂水人[1].偶自市中出,坐墻下,以候同游。覺詳情
聊齋志異《王司馬》原文 新城王大司馬霽宇鎮北邊時[1],常使匠人鑄一大桿刀詳情
聊齋志異《富翁》原文 富翁某,商賈多貸其資。一日出,有少年從馬后,問之,亦詳情
聊齋志異《牧豎》原文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1),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詳情
聊齋志異《張不量》原文 賈人某,至直隸界[1],忽大雨雹[2],伏禾中。聞詳情
聊齋志異《大鼠》原文 萬歷間[1],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詳情
我們經常會在各種古代的建筑中發現,門口經常會擺放兩尊石獅,這種習俗即使現代也詳情